醫學新知
 
 
【心臟科】
2009/6/11 低能量生化雷射血管內照射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質過氧化物和血液流變學性質的影響
 

 

                                                               劉建華  洪秀芳  鄒建平

低能量生化雷射血管內照射血液(ILIB)應用於臨床以來,已證實對冠心病治療有效。為探討其治療機理,我們觀察了ILIB對患者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PO)和血液流變學性質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1.觀察對象:冠心病住院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齡41~70歲,平均54.1±15.9歲。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79年關於“冠心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的建議”。其中合併高血壓者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絞痛、心律失常臨床表現及心電圖心肌缺血改變。
2.ILIB治療:採用生化雷射多功能儀,雷射波長632.8nm,末端輸出功率2.5~3.0mW。經靜脈留置針穿刺,通過留置套管管將雷射針導入上肢肘靜脈或貴要靜脈進行治療照射,每次照射6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於治療前後採血樣測定LPO及血液流變學。
3.測定方法:
(1)血清LPO的測定:採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測定血清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用MDA μmol/L代表血清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在ILIB治療前和治療後分別採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取血清200μl,加入20%TCA 5ml震盪混合,再加入0.67%TBA 1ml震盪混合,煮沸30分鐘,冷卻後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測定。
(2)血液流變學測定:採空腹靜脈肝素抗凝血3ml,測定全血黏度的低切變速率與高切變速率及血漿黏度。
二、結果
冠心病患者經ILIB治療後血清MDA與血液流變學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見表)
. 冠心病患者ILIB治療後血清MDA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X±S

時間
n
MDA
(μmol/L)
全血黏度(mPaS)
血漿黏度
(mPaS)
高切
低切
治療前
21
7.59±1.77
6.49±2.43
20.29±4.79
3.35±1.10
治療後
21
4.16±1.35
5.10±1.29
12.94±2.03
2.20±0.77
P
 
0.05
0.05
0.05
0.05

從表中可以看,ILIB治療後,血清MDA、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均顯著地下降(P0.05)。證明ILIB治療冠心病,既可以降低血黏度,也可清除LPO
三、討論
ILIB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性質已有報導12,認為這與雷射的生物學效應有關,即低能量生化雷射可降低紅血球、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增強纖溶活性,使纖維蛋白原下降,提高紅血球的變形能力,增加內源性肝素水平,使血液黏滯度下降,血液處於低凝狀態,血流速度加快、微循環改善等;並可提高細胞對氧的利用率,修復受損的組織。故ILIB治療冠心病及高血壓是有效的2
近年來醫學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人們已逐漸認識到,LPO在體內過多聚集時,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機體損害而發生疾病3,也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4。因為LPO不斷地堆積,使血管內皮細胞和血小板膜損傷5,加速了血小板的聚集。同時還可抑制Na+-K+ATP酶,Ca2+內流增多,使血管收縮、痙攣、心肌供血減少,血壓升高;加之血小板聚集過程中釋放出血栓素A25-羥色胺、二磷酸腺苷等活性物質,進一步誘導了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一步加重6ILIB治療前後對MDA的監測,發現這一療法對清除體內過多的脂質過氧化物是有效的。同時由於LPO的被清除,又進一步改善了血液流變學性質,使得患者的臨床症狀、心電圖的心肌缺血亦有所改善7。為此,當今臨床上在應用其他氧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治療中,ILIB亦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朱平.雷射的生物效應.中國雷射醫學雜誌。1993. 2(1). 59.
2.董為人、王鐵丹、肖應慶等.低能量He-Ne雷射血管內照射對血液流變學性質影響的實驗研究.雷射雜誌。1992. 13(2). 100.
3.戴富林等主編.心腦相關疾病的基礎.長沙.湖南出版社出版。1994. 6.
4.王洪武等.LPOPGI2/TXA2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進展。1993. 14(5). 284.
5.Gadiparthi et al. Active oxygen species stimulatic vac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grooth and proto-oncogence expression. Cire Res. 1992. 70(3). 593.
6.黃展.氧自由基在冠心病研究中的現狀與展望.心血管病學進展。 1994. 15(3). 129.
7.劉建華等.ILIB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的血液流變學的臨床觀察.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4. 3.